孔雀
《孔雀》
《孔雀》,我是在1月份去北京时去看的。看完后很激动。至今过去了一个月,听说2月18日会正式公映,我想不到自己依然很激动。就像期待一部没看过的电影一样,我迫不及待地想再看一遍《孔雀》,或者三遍。
就我个人的观影经验,《孔雀》是我近十年来看过的最好的中国电影。我个人这十年的观影经验里,包括《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田壮壮的《蓝风筝》以及贾樟柯的《小武》、《站台》,我都只是看的投影或碟,所以只好存而不论)。
《孔雀》很长,超过两个小时,但我看完后,却嫌时间太短,不过瘾,怎么就完了?我想继续坐在影院里,再坐两个小时。
《孔雀》讲七八十年代,中国一个小城市里,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姐姐、哥哥和弟弟,各人有各人的故事。加在一起,却是一段细节异常丰富的历史。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历来暧昧不明。在《霸王别姬》里,历史是贵族传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历史是个人自恋。而只有在《孔雀》里,历史真正意义地复活了。顾长卫和他的演职员们,以生动得令人惊奇的笔触,重建了一座时间的教堂。坐在那激动人心的光影面前,我真切地感到了从放映机投射出的那一束光的质量与温度,对这部电影的创作者充满感激。感谢他们,令我在追忆逝水年华中领悟了时间教给我的一切。
很多细节仅仅是回味一下都让我重新激动起来。
姐姐踩着单车拖着降落伞在小街上飞弛的镜头是我看过的最有想像力的动人篇章。而接下来,母亲为她扎针治“病”却成了最令人震惊的情节。这不就是福柯《疯癫与文明》的中国版诠释吗?这段戏中有一幕场景颇令我动容。画面主体母亲在给痴傻的哥哥进行针灸,父亲和弟弟在背景的后面与右面,典型的古典三角构图与充满荒诞感的内容之前形成的张力十足。这时,姐姐从左边走进来,成了整个画面中惟一动荡的元素。一言不发,就传达出了如此丰富的信息。哲学家用一本书传递的信息,在《孔雀》里一个画面就已经呼之欲出。这就是电影的魅力。
我本来以为姐姐的“疯想”已经是最精彩的一笔,没想到接下来还会有更绝的。哥哥那段戏的尾声,母亲把鹅毒死那场戏才是《孔雀》的华彩部分。创作者像描绘一个英雄的死亡一样描绘一只普通家养的鹅之死。在整部中国电影史里,这大概是最普通最庸常的一次死亡。但它如此令人震惊不已,成了中国电影史中罕见深刻的笔触。
弟弟的戏是整部电影里最短的部分,也是最让我不过瘾的部分。我甚至希望这段戏只需要无限的拉长时间就够。
这也是我对整个电影的感觉。
它把我带到了一座时间的教堂里,让我沉浸其中,时间缓缓流过,重新教给我它曾经令我感悟过的一切。这时候,只想让时间再缓慢一点,再缓慢一点。尽管,这些缓缓流动的时间,其实是过去的时间,是重复再三的时间。但它的每一次重新流动,都重新产生着新的丰富的含义。
转自:http://www.blogcn.com/user2/djm/blog/6160135.html
《孔雀》(2月18日)
相信很多人已经看过了,就算没看过,总也听说过。
这是一部谁看了都可以说上几句的电影,因为可说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至于喜欢,或者不喜欢,这都没关系,
重要的是,你去看了,然后你觉得有话要说。
它带给你感动了,或者在某一时刻击中了你,某一时刻又让你发笑了,
那么在我,这便是值得花时间去认真看一看的电影。
我不想重复讲述孔雀的剧情,
事实上,目前我们在影院里看到的,并非它的全部。
但这不影响我观影的乐趣,
尽管我带去一起看的男孩子,还是一如既往的睡着了。
这一回他沉沉的睡了两觉,
每次醒来都说,怎么还没结束,然后歪着脑袋又睡过去,
到最后,他终于醒了,看了结束前的20分钟,
散场时告诉我,他终于看到了开屏的孔雀,这是他儿时以来的梦想,可惜每次去动物园都未能如愿。
这次在电影里看到了,他觉得很高兴。
哈,你看,这也是收获一种。
那么更何况是我这样,从头到尾都认认真真看下来的人,
我的感觉是,
年轻真好,
活着真幸福。
我不能瞎编自己被打动的程度,
老实说,它甚至没有让我出现太多的情绪起伏,
我只是睁大了眼睛,看阿看,
看姐姐不甘,看哥哥不甘,看弟弟不甘,
看爸爸不甘,看妈妈不甘,
这一家人对生活都有这样多的要求和希望,
因为有要求,所以会不甘,
因为有希望,所以在挣扎,
而挣扎无望后的痛苦,又来得那么绝决,
于是,
残酷出现了,动荡出现了,命运的转弯也出现了。
挺好的,青春谁都有过,
爱情也是,成长也是,挣扎也是,无奈也是,
痛苦也是,离开也是,放弃也是,妥协也是,
这些我们都经历过。
只是,境遇不同,选择不同,命运也不同。
庸常如你我,不过是发发牢骚抱怨抱怨的程度,
那么如戏里那般过活,几乎便可算是浪漫了。
所以,在我看来,孔雀也是一场梦,
梦里的人最终都跟命运和解了,
握握手,拍拍肩,转过身,心平气和继续上路,
多好。
那么我们,又何必那么在意,
一切都是过程,
再大的幸福,或者悲伤都会过去,
剩下的,只有无限的时间本身。
转自:http://www.blogcn.com/User3/tengjingshu/blog/6506865.html
《孔雀》,我是在1月份去北京时去看的。看完后很激动。至今过去了一个月,听说2月18日会正式公映,我想不到自己依然很激动。就像期待一部没看过的电影一样,我迫不及待地想再看一遍《孔雀》,或者三遍。
就我个人的观影经验,《孔雀》是我近十年来看过的最好的中国电影。我个人这十年的观影经验里,包括《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田壮壮的《蓝风筝》以及贾樟柯的《小武》、《站台》,我都只是看的投影或碟,所以只好存而不论)。
《孔雀》很长,超过两个小时,但我看完后,却嫌时间太短,不过瘾,怎么就完了?我想继续坐在影院里,再坐两个小时。
《孔雀》讲七八十年代,中国一个小城市里,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姐姐、哥哥和弟弟,各人有各人的故事。加在一起,却是一段细节异常丰富的历史。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历来暧昧不明。在《霸王别姬》里,历史是贵族传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历史是个人自恋。而只有在《孔雀》里,历史真正意义地复活了。顾长卫和他的演职员们,以生动得令人惊奇的笔触,重建了一座时间的教堂。坐在那激动人心的光影面前,我真切地感到了从放映机投射出的那一束光的质量与温度,对这部电影的创作者充满感激。感谢他们,令我在追忆逝水年华中领悟了时间教给我的一切。
很多细节仅仅是回味一下都让我重新激动起来。
姐姐踩着单车拖着降落伞在小街上飞弛的镜头是我看过的最有想像力的动人篇章。而接下来,母亲为她扎针治“病”却成了最令人震惊的情节。这不就是福柯《疯癫与文明》的中国版诠释吗?这段戏中有一幕场景颇令我动容。画面主体母亲在给痴傻的哥哥进行针灸,父亲和弟弟在背景的后面与右面,典型的古典三角构图与充满荒诞感的内容之前形成的张力十足。这时,姐姐从左边走进来,成了整个画面中惟一动荡的元素。一言不发,就传达出了如此丰富的信息。哲学家用一本书传递的信息,在《孔雀》里一个画面就已经呼之欲出。这就是电影的魅力。
我本来以为姐姐的“疯想”已经是最精彩的一笔,没想到接下来还会有更绝的。哥哥那段戏的尾声,母亲把鹅毒死那场戏才是《孔雀》的华彩部分。创作者像描绘一个英雄的死亡一样描绘一只普通家养的鹅之死。在整部中国电影史里,这大概是最普通最庸常的一次死亡。但它如此令人震惊不已,成了中国电影史中罕见深刻的笔触。
弟弟的戏是整部电影里最短的部分,也是最让我不过瘾的部分。我甚至希望这段戏只需要无限的拉长时间就够。
这也是我对整个电影的感觉。
它把我带到了一座时间的教堂里,让我沉浸其中,时间缓缓流过,重新教给我它曾经令我感悟过的一切。这时候,只想让时间再缓慢一点,再缓慢一点。尽管,这些缓缓流动的时间,其实是过去的时间,是重复再三的时间。但它的每一次重新流动,都重新产生着新的丰富的含义。
转自:http://www.blogcn.com/user2/djm/blog/6160135.html
《孔雀》(2月18日)
相信很多人已经看过了,就算没看过,总也听说过。
这是一部谁看了都可以说上几句的电影,因为可说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至于喜欢,或者不喜欢,这都没关系,
重要的是,你去看了,然后你觉得有话要说。
它带给你感动了,或者在某一时刻击中了你,某一时刻又让你发笑了,
那么在我,这便是值得花时间去认真看一看的电影。
我不想重复讲述孔雀的剧情,
事实上,目前我们在影院里看到的,并非它的全部。
但这不影响我观影的乐趣,
尽管我带去一起看的男孩子,还是一如既往的睡着了。
这一回他沉沉的睡了两觉,
每次醒来都说,怎么还没结束,然后歪着脑袋又睡过去,
到最后,他终于醒了,看了结束前的20分钟,
散场时告诉我,他终于看到了开屏的孔雀,这是他儿时以来的梦想,可惜每次去动物园都未能如愿。
这次在电影里看到了,他觉得很高兴。
哈,你看,这也是收获一种。
那么更何况是我这样,从头到尾都认认真真看下来的人,
我的感觉是,
年轻真好,
活着真幸福。
我不能瞎编自己被打动的程度,
老实说,它甚至没有让我出现太多的情绪起伏,
我只是睁大了眼睛,看阿看,
看姐姐不甘,看哥哥不甘,看弟弟不甘,
看爸爸不甘,看妈妈不甘,
这一家人对生活都有这样多的要求和希望,
因为有要求,所以会不甘,
因为有希望,所以在挣扎,
而挣扎无望后的痛苦,又来得那么绝决,
于是,
残酷出现了,动荡出现了,命运的转弯也出现了。
挺好的,青春谁都有过,
爱情也是,成长也是,挣扎也是,无奈也是,
痛苦也是,离开也是,放弃也是,妥协也是,
这些我们都经历过。
只是,境遇不同,选择不同,命运也不同。
庸常如你我,不过是发发牢骚抱怨抱怨的程度,
那么如戏里那般过活,几乎便可算是浪漫了。
所以,在我看来,孔雀也是一场梦,
梦里的人最终都跟命运和解了,
握握手,拍拍肩,转过身,心平气和继续上路,
多好。
那么我们,又何必那么在意,
一切都是过程,
再大的幸福,或者悲伤都会过去,
剩下的,只有无限的时间本身。
转自:http://www.blogcn.com/User3/tengjingshu/blog/6506865.html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